炎帝属古羌族部落,部落众多。在后来的战争中,炎帝部落大部分与黄帝部落互相融合,成为华夏族(今汉族的先民)。另一部分则随着民族大迁徙西行或南下,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成为汉藏语系汉族、羌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先民,如藏族、彝族、纳西族等等……以至于现在我们已经习惯把北至甘肃、青海向南经由四川西部、西藏东南和云南西部,甚至远及缅甸羌达海岸、印度北部孟加拉湾沿岸的这一条狭窄而又极其漫长的神奇地带,称为“民族走廊”。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对此评价说:“这里是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的宝贵园地。”[4]
(字幕叠印:古羌有姜氏戎、先零羌、烧当羌、钟羌(钟存羌)、勒姐羌、卑喃羌、当煎羌、罕羌、且冻羌、虔人羌、牢姐羌、封养羌、乡姐羌、烧何羌、巩唐羌、全无种羌、黑水羌、卑禾羌、塞外羌、保塞羌、河曲羌、发羌、婼羌、西夜、蒲犁诸羌、阿钩羌、牦牛羌、参狼羌、青衣羌、白马羌、白兰羌、可兰羌、宕昌羌、邓至羌、汶山羌、党项羌、白狗羌、哥邻羌、悉董羌、咄霸羌、保霸羌、白草羌、黑虎羌、罗打鼓羌、杨羌、草坡羌、青片羌、四邻羌、临涂羌、涉题羌、左封羌、紫祖羌、林台羌、向人羌、葛延羌、维(威)州羌、蚕陵羌(昔卫羌)等百余种羌支。)
约公元前2100年,善于治水的古羌后裔大禹继任部落联盟总首领。据《史记》载:“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传说中,这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羌族领袖,禹为了天下子民的安生,告别家乡开始了漫漫治水之路。他治理水患,疏通九河,功绩显赫,我国民间有大禹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故事。
大禹王破除了“禅让制”,传位于其子启,史称“夏启”。启即位后联合诸部落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县治城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的正式国家——夏朝,历传五百多年。
(著名羌族历史专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赵政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始了历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秦国人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首先是西迁的嬴姓华夏族,他们自称是黄帝颛顼部的后代,史记记载他们和东夷少昊的关系更近。不管怎样,他们是华夏族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有大量古代史料和考古发现为证,也为中外学界认同。秦人还有一部分是周灭亡后留在陕西的周国遗民,秦公受周王命西伐,纳其为民。而秦公灭戎国十二,是以国内有大量戎人。再者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后招引无数关东之民入秦为民。因此所谓秦人就是戎人的说法是错误的。秦人一度风俗戎化,但仍以以“华夏”自居,到了战国时又与中原华夏族融为了一体。)
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仅西北地区的汉阳(天水)、金城(兰州)、安北地、陇西五郡的羌族人口已达259990户,人口达百万之众。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北氐羌人相继建立了成(成汉)、前秦、夏、后凉、后赵等国。
(著名羌族历史专家:唐代末期(公元881年)党项羌人在夏州(今内蒙与陕西交界处的白城子)建立政权,辖夏、绥、银、宥四州。后迁于陕西、宁夏一带。在公元1031年,第十一世太祖李得明逝世,其子李元昊继位,号夏景宗。次年元昊改姓嵬名氏,自称“兀卒”(青天子),立国号为“大夏”(因在宋之西,宋称“西夏”),纪年为夏景宗显道元年。西夏疆域包括今甘肃大部、宁夏全部、陕西北部和青海、内蒙的部分地区,国都在兴庆府(今银川市)。公元1226年,蒙古人铁木真率兵伐夏。次年,蒙古军尽破大夏国城邑,人民伤亡惨重。为避免人民更大的伤亡和损失,第二十一世末帝夏见出城屈降。蒙古诸将尊铁木真遗命,将夏见杀害,并毁废夏王陵。至此大夏国于公元1227年灭亡,其后裔往南迁徙,在今天阿坝州桃坪乡、甘孜州丹巴等地仍有其分布。)
苍茫的川西大地,这里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它处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
白云之上,蓝天之下……高高的羌山上居住这个古老的民族。正是因为古老的羌寨一般习惯构建在高山之上,羌族被人们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这里山高路远,地势险峻,崇山险峻之间,岷江奔涌的浪花在述说着亘古不变的氐羌传奇……
诗仙李太白在《蜀道难》里吟咏到:“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古代巴蜀即出自氐羌,蚕丛[5]称其王。
大约在汉代,羌人定都于今茂县凤仪镇,同一时期四川境内的羌族还建有“牦牛、青衣”,地辖今西昌、甘孜、雅安、乐山一带,其中心在现在宝兴县的灵关镇。
(著名羌族历史专家:古羌人还建有冉駹(发音与“Rrmea” 几无差别)国,乃今日30万羌人之故居地,统辖区域包括今四川阿坝之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九寨沟、马尔康、金川、小金、壤塘、阿坝、红原、若尔盖等县地。三国时(公元221年),疆域尚包括有今都江堰(古称都安县、齐基县、灌县)、彭县(古称白马县、兴乐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古称石泉县)、青川县(古称广武县)、平武县(古称刚底县)、甘肃文县(古称阴平县)。
现代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黑水、九寨沟、马尔康等县,成都市都江堰地区,雅安地区,甘肃南部,陕西西南,云南部分地区。据2005年统计,我国户籍登记为羌族的人口为32.65万。
(著名羌族历史专家: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百余支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最传统文化的支系,与汉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为兄弟民族,皆出自古羌。羌族自称“日麦(四川话发音mei,入声)”、“麦”、“尔咩”、“尔玛”、“玛”,书面多用“日麦”与“尔玛”,意为“本地人”、“人民”,“日”为发语词,无实意,“麦”或“玛”为实词。)
这是一个传奇的民族,这是一个民族的传奇!让我们从这里出发,追溯她的如烟往事,去探索这个伟大民族究竟有着怎样神秘动人的故事……
[1]许慎著成于安帝建光元年(121年)的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2]《诗地理考》:“羌本姜姓,三苗之后,居三危,今叠、宕、松诸州皆羌地。”《史记·五帝本纪》:“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
[3]《晋语·国语》:“昔少典娶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4]《川西民族走廊地区的语言》孙洪开——《西南民族研究》P429
[5]蚕陵故地,即位于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北部岷江东岸的叠溪古城,遗迹毁于1933年8月25日15时发生的叠溪大地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