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提款验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磕头拜师的来由,及其存在的内涵

📅 2025-10-09 20:06:42 👤 admin 👁️ 9519 ❤️ 664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磕头拜师的来由,及其存在的内涵

在这一瞬间,做师父的就能把自己修持得来的金气,剑气打入到徒弟的身体里面,形成黄金种子。丹经中有言:“黄金种子年年种”,说的就是这个。在传统修真里面,没有这颗黄金种子,光靠自己修行想要成就是非常难的。

就像我们种田一样,你没有种子,把一颗石头放在地里,你再怎么辛苦耕耘,也结不出果实来。这也是俗语所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真实内在含义。

先师李兆生先生说过,没有上师通灵,灌顶,你自己怎么练,永远都是自然门,不可能进入金门(金门就是丹道之门)。

为什么说“磕头拜师”是一种文化传承离不开的仪式呢?因为在磕头这一瞬间,人体的阴阳气机产生了特殊的灵动,而师父打入的“金气”是真元之气阴阳交感时的“黄芽”,只有你自身也产生了这种阴阳交感的灵动,这股金气才能顺利打入你的身体当中。

当然并不是一定要磕头才能打入金气,比如说参加上师的开班(开坛讲法),这种特殊的时刻,只要你认真听课,就能得到这颗种子。但是开班是比较特殊的,要讲天时地利人和,不像平时教功夫可以随机应缘。

实际上,在修真武学里面,只要师父正式教功夫,多会要求徒弟磕头,其实就是要把这功夫的种子打进徒弟身体中,让徒弟能顺利修行。

这也是在古代,为什么很多真正有修为的师父收徒弟一般只有3~5个的原因,因为教徒弟的消耗太大了。这也是我的老师当年为什么说他不喜欢收徒弟,只想多花时间写书的原因之一。

有不少人问,为什么李兆生先生英年早逝,不是说丹经武学能延年益寿吗?先生早早离开人世,除了功行圆满之外。还跟先生当年治疗聋哑,改良简化二十四式太极为循经太极拳,以及收徒弟太多有关,这些都消耗了太多功力,这是舍身以成佛。

在中国古代,各行各业的祖师其实多是修真中人,也就是俗话说的神仙中人。他们在传授徒弟的过程中,为了使徒弟能成真,学到真东西,都要求徒弟磕头,以打入黄金种子。

这种行为呢,后来慢慢地形成了风俗,也就是泛化成俗了。后来的磕头拜师,做师父的其实多已经没有了这种修真的功夫,只是一个普通的仪式,没有了真正的内在的传承了。

所以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拜师的时候,磕头与否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你这头磕下去,老师没黄金种子给你啊!只是一个普通对老师表示尊敬的仪式罢了。

另:在磕头这一块,也有不同的修习方法。比如一般常见的跪下磕头,以及佛教密宗的十礼大参,全身趴在地上。

那么在丹经武学里面,在“灵台拜祖”磕头这一块的修行上,功效则更为殊胜。是腾身向前飞起,而后头手着地,之后才双腿着地。然后再腾身而起后跃站直,如此反复。按传统宗风,是要行十万大头,才算合格。

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阳气能直达头顶,从而使磕头的效果更加能震动人体气机,从而与天地交感。在练习的时候,有特殊的动作来调节人体气脉运行,是磕头,是武功,也是修真。这种特殊的行功使得丹经武学里的磕头有了非凡的功效。

仅以小磕头而论,其实也有很好的修习效果。如果有一定的基础,光是练习小磕头,都能练出好多功夫,能使人的气机直达手指,脚趾,以及头部。

光是练小磕头就能打好铁指功,铁手功,铁膝功,铁身功、铁头功的基础。而人们常说的寸劲,练小头就能练出来。当然不同的磕头方法,练出来的功夫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

因此,在真正的修习家眼里,磕头是一种武功,内功的修行,并不是什么封建迷信,也不是什么侮辱性的动作。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人看到是什么,多就是他心里所想的东西,跟他的学识文化有关。

丹经武学第一代学子

循经太极拳第一代传人 凌霄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则传输
刀塔传奇
下一则传输
魔兽世界[电力网]任务怎么做

相关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