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提款验证

明代收藏史料一则——项元汴收藏的书画中记录价格的情况

📅 2025-10-21 06:21:28 👤 admin 👁️ 1247 ❤️ 254
明代收藏史料一则——项元汴收藏的书画中记录价格的情况

明代收藏史料一则——项元汴收藏的书画中记录价格的情况

(2007-12-06 15:46:00)

标签:

杂谈

项元汴收藏的书画中记录价格的情况

郑银淑

一、前 言

在现存的中国名书画藏品中,有不少盖有收藏家的印章。有时在一幅书画上盖的印章达数十方之多。其中盖收藏印章最多的,要数项元汴。元汴收藏的书画有若干特点。第一,他在所收藏的书画上钤了许多印;第二,他在书画的下角处注上小字编号;第三,他在许多名书画后面记上了价格。这使人产生疑问,他到底是收藏家,还是古董商?

那么多的名书画落在他手中,他自己又能书善画,可是他在许多书画后面标明了价格。这是为什么?有关对项元汴的这些疑问,我试图通过对标明了价格的藏品的分析来进行相关的探索。

二、项元汴对艺术史的贡献

项元汴(1525一1590)字子京,号墨林居士,他的祖先是汴(今河南开封)人,后来迁居到儁李(今浙江嘉兴)。生于明嘉靖四年乙酉(1525),卒于万历十八年庚寅(1590),享年66岁。

据董其昌撰项元汴墓志铭说,他的曾伯祖是项忠(1421一1502)。忠子经、经子锡、锡子治元,三代皆成进士,成为项氏家族很大的荣誉。①项元汴是一位酷爱书画者。他对他那个时代的人及后代均有很大的影响。董其昌(1558一1636)年轻时在项元汴家当过家庭教师,看过很多项元汴家藏书画品,而且董其昌在他自己的传记中常常提到项元汴与他在书画上的成就有很大关系。仇英(1494一1552)也是受惠于项元汴甚多的一个人。

他在项家临摹过很多古代杰作。项元汴也是当代书画家的赞助者,例如他曾以两百金的高价收购仇英的汉宫春晓卷。从我搜集的资料的统计中知道这是项氏收藏画品中价值最高的一幅。我猜想这幅画可能是经项氏之请求而画的。由此看来,当时的收藏家对仇英的评价是很高的,可是后来明四大家,只有仇英没有被列人明史中,这其中有很复杂的原因,此处不细述。现在我只能强调,从研究项元汴的收藏,可以发现书画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例如仇英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在当时可能是最高的,后来则列到四家之末,甚至明史不给他列传。

另一点要说明的,是中国文人对收藏家不太恭维,如王世贞、朱彝尊(1629一1709),詹景凤(1156举人)、冯梦祯(1546一1605),对项元汴的吝啬都有批评(参见上提书36页)。但是项元汴曾经收藏过的书画品能流传下来的,大部分是中国艺术史上的名作,以个人能替中国保留下那么多瑰宝,对国家、对文化也算有功劳了。

三、著录中标明价格之项氏藏品

研究古代书画的价格,涉及到许多其他的问题:1.必须确定作品收藏的时间、地点。2.必须弄清当时的币制及当时的度量衡制度。3.要调查当时实物的价值(如多少钱一斗米、多少钱一尺布,且要弄清当时的斗、尺与现在的关系)。4.书画价格与当时实物价格相比较,再和现行实物的价格比较。必须经过这些步骤的研究,对书画价格的调查才有意义。

在著录中,查出项元汴收藏过的书画中有标明价格的,包括法书16件,画13件。由于没把前面所说的4个条件弄清,它在学术上的价值也不太大,可是它却也为我们提供了几点事实:

1.法书中

晋·王羲之的瞻近帖卷价格最高,是二千金;其次是唐·怀素自叙帖,值千金;再次为唐·冯承素摹兰亭帖卷,值五百五十金。价格最低的是宋四贤尺犊,仅六金;次低是宋·石延年的古松诗(十五金),再次低的元·赵肃书母卫宜人墓志卷(二十金)和明·王宠书离骚并太史公赞卷(二十两)。高低之间相差两百多倍,而王羲之一件书札竟值二千金,比怀素自叙帖高一倍,可知道王羲之在那时的地位。

2. 宋拓本

定武兰亭诗序,四百二十金,而仇英汉宫春晓长卷仅二百金,赵孟坚的墨兰银一百二十两,五代黄筌柳塘聚禽也不过十两,文征明的袁安卧雪图卷仅十六两;证明当时收藏家较重视法书,而法书价格较画为高。

3.

项氏收藏的名画中,价值最高的是仇英汉宫春晓长卷(本幅绢本,纵30.6公分,横574.1公分),二百金;其次是赵孟坚的墨兰和程启摹楼踌耕作图卷,各一百二十金。

4.

当时文征明、唐寅、仇英三人的画的价格相差甚远。文征明的袁安卧雪仅十六两,唐寅的画篙山十景册仅二十四两,而仇英的汉宫春晓卷高达二百金,即仇英的人物画卷较文征明的高十二、三倍。虽然因仇英的汉宫春晓卷特别长,可是多少可以看出三人在当时收藏者眼中的地位。

5.

赵肃书母卫宜人墓志卷。项氏题云:“元赵文敏公孟頫正书卫宜人墓志卷”。按:此卷已经清高宗弘历,考明原出孟頫从孙赵肃之手,卫宜人是赵肃的母亲。二程启摹楼醻耕作图卷。项元汴题云:“宋秘府收藏刘松年耕褥图二十品”。石渠宝岌改称为程启摹楼踌耕作图,又记载此卷之“末段有刘松年赝款”。这两幅始作伪者很可能就是项元汴。又金.武元直的赤壁图,石渠宝笈称朱锐作(据赵秉文的诗改称武元直作)。这个也可能是项元汴所做的手脚,因为明人对金元异族仍存仇恨心理,所以把它改称宋迪功郎朱锐画。这种疑惑的部

份,虽然没有证据,若参考朱彝尊、王世贞等当时的人对项元汁的不恭维;詹景凤对项元汴“为人鄙啬,而所收物多有足观者,其中赝本亦半之”这样的口气,我的怀疑就更有可能了。

以上有关项氏收藏价格之调查、分析,由于对其他方面未进行深人研究,其学术价值并不太高,可是如当时对法书的重视;文、唐、仇三位大家画价的差距、项元汴作伪等,都可从这些标明的作品中揭示出内幕。

(一 )

标明价格的法书 1. 晋

,王羲之,瞻近帖卷:二千金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其值二千金”。又据张观宸记语:“万历四十七年(1619),仲秋三日,以二千金购于墨林之子元度者。”(《石渠宝笈续编》(一),页二七九)

2. 晋 ,王羲之,此事帖:三百金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用价五十金得于无锡安氏”,项元汴“定价三百金”。(《式古堂书画考》,六卷(一)页二八八)

3. 唐 ,冯承素,摹兰亭帖卷:伍佰伍拾金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原价伍佰伍拾金”,(《石续》(三),页一六五三)

4. 唐 ,怀素,自叙帖卷:千金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其值千金”,(《故宫书画录》卷一,页二七;《石续》(五),页二六二五)

5. 宋 ,榻定 武兰亭诗序:四百二十金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其值四百念金”,(《石续》(四),页二O七三)

6. 宋 ,王安石,楞严经要旨:三十金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其值三十金”,

(《式书》,卷二(一),页五五八)

7. 宋 ,王 著,书千文真迹卷:六十金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其值六十金”,

(《石续》(五),页二六五五)

8. 宋 ,苏 轼,阳羡帖卷:八十金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原价八十金”,

(《石续》(一),页二九五)

9. 元 ,俞 紫芝,临十七帖:三十两

据项元汴记语:此帖“其值三十两”,

(《式书》卷十九(一),页二一五;《江郁》,卷一,页

五八)

10. 宋 , 石延年,古松诗:十五金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原价十五金”,

(《式书》卷九(一),页四一九)

11. 宋 ,

赵孟坚,梅竹谱卷:四十二两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原价四十二两购”,(《石续》(四),页一九三四;《式书》,卷十五(二),页六O)

12.

宋四贤尺犊(王岩雯等四贤手帖)卷:六金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原值六金”,(《石渠宝笈三编》(七),页三二三七)

13. 元 , 虞集,书虞允文诛蚊赋卷:五十金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购于无锡华氏,用价五十金”,(《石三》(四),页一五九四)

14. 元 , 赵孟頫,书苏轼烟江叠嶂图诗沈周文征明补图卷:四十两

据项元汴记语:

“原价四十两”, (《石续》(二),页五四五)

15. 元 , 赵孟頫,书道德经卷:七十金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其值七十金”,

(《式书》卷一六(二),页七八)

16. 元 , 赵肃,书母卫宜人墓志卷:二十金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称为赵孟頫书母卫宜人墓志铭)“其值二十金”(《石续》(四),页一九七O)

17. 王 宠 ,书离骚并太史公赞卷:二十两

据项元汴记语:项元汴跟池湾沈氏讨价“银十五两”,但是项氏买此卷的时候“加五两共廿两”(《式书》,卷二六(三),页四三二)

(二 )

标明价格的绘画

1. 唐 ,尉 迟乙僧,画盖天王图卷:四十金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其值四十金”

(《式画》,卷八(三),页三五八;《清河》,卷寅页三五)

2. 宋 ,黄筌,柳塘聚禽图卷:八十两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原价八十两”(《石续》(五),页二六四四)

3. 宋 ,游 昭,春社醉归图:二十两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原二十两”(《辛丑销夏记》,卷二,页二三)

4. 宋 , 赵孟坚,画墨兰:银一百二0两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原价银一百二十两”(《石三》(二),页九六九)

5. 宋 ,钱 选,山居图卷:三十金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原价三十金”(《石续》(六),页三二0--})

6. 宋 ,钱 选,梨花图卷:十两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原价十两”(《辛丑》,卷四,页二)

7. 元 ,赵孟頫,瓮牖图卷:五十两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原价五十两”

(《故录》,卷四,页一一O;《石初》(下),页一00三)

8. 元 ,赵 雍,竹西草堂图卷:二十两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用价廿两”购(《石续》(二),页九九三;《江邮销夏录》,卷一,页六七)

9. 明 ,文 征明,袁安卧雪图卷:十六两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原价十六两”

(《辛丑》,卷五,页四四)

10. 明 , 仇英,汉宫春晓卷:二百金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值价二百金”

(《故录》,卷四,页一八四)

11. 明 , 马琬,幽居图卷:二十金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其值念金”

(《石续》(一),页三七九)

12. 明 , 唐寅,画嵩山十景册:二十四金

据项元汴记语:此卷“计原值二十四金”(《故录》,卷六,页四二;《石初》(上),页七六五)

四、结 论

项元汴的书画收藏,在他生前可能已经脱手了一部分,死后其藏品可能有大部分仍在他6个儿子手中,后来传到他的孙子项圣漠手里。此外汪柯玉、陈继儒、董其昌的著作中都曾提到项氏收藏品转移的情形。据姜绍书在“韵石斋笔谈”中说,到了顺治二年乙酉(1645)清军南下,项家收藏几全数为千夫长汪六水所掠,以后又散落各处。又据项圣漠“三招隐图”的自题里说:“??明年夏,自江以南,兵民溃散,戎马交驰,于闰六月廿有六日,禾城既陷,劫火熏天。余仅孑身负母并妻子远窜,而家破矣,凡余兄弟所藏祖君之遗法书名画,与散落人间者,半为践踏,半为灰烬。”可知项氏的收藏因为国变而遭悲惨的下场,后来这些散落的项氏书画,一部分陆续流人清宫,一部分为安岐(1683一约1744以后)所得。安岐卒后,他的大部分收藏也流人了清内府,如今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为数约共百余件。其中最珍贵的法书有:王羲之、孙过庭、褚遂良、怀素、欧阳询、颜鲁公、杨凝式、苏轼、黄庭圣、蔡襄、米莆、赵孟頫等大家之书;名画则有:武元直赤壁图、仇英汉宫春

晓图、吴镇洞庭渔隐图、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等举世闻名的佳作。

*.引用书简称

《石初》:石渠宝笈初编,《石续》:石渠宝笈续编,《石三》:石渠宝笈三编

《故录》:故宫书画录,《式书》:式古堂书汇考,《式画》:式古堂画汇考

《江邨》:江邨销夏录,《辛丑》:辛丑销夏记。

(本文作者:韩国东汉城大学教授,韩国美术协会理事)

① 见 郑银淑,1984,《项元汁之书画收藏与艺术》,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转自《当代韩国》2002年春季号 论文集萃

65-68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唐代收藏史料一则——张彦远与《历代名画记》

后一篇:明清收藏史料一则——嘉兴项元汴及其天籁阁

上一则传输
看书软件软件哪个最好用 十款常用看书软件软件排行
下一则传输
unity 接入leapmotion教程 一 安装

相关星图